我市餐飲連鎖紛紛遭遇李鬼。近日,重慶“鴨棚子”就成功向福州、銀川等地的李鬼索賠90萬元。
據悉,這是我市餐飲業全國大規模范圍維權成功的首例。
“鴨棚子”打假獲賠90萬
在福州,人們都會說是重慶的“鴨棚子”老鴨湯生意非常好。但“鴨棚子”母公司五斗米董事長王順海到福州巡查后卻發現,除了4家店是他們開的以外,其余20多家都是仿冒其品牌推出的,如“鴨棚子”、“鴨鵬子”、“鴨蓬子”。
“我們后來發現,它們都是一家名叫福州鵬旺酒店管理公司開的,而該公司的老板原來是重慶鴨棚子的加盟商,在做了一兩年加盟后,就以鴨鵬子的名義另起爐灶。”王順海稱,鴨鵬子在重慶和福建與對方打了9場維權官司后,最終重慶“鴨棚子”獲賠50萬元。接著,寧夏銀川的兩個“鴨棚子”李鬼也敗訴,共賠償重慶“鴨棚子”40萬元。這是我市餐飲業全國維權成功第一案。
多為加盟商另起爐灶
近年來,我市知名餐飲連鎖品牌紛紛遭遇李鬼。武陵山珍董事長畢麥估計,武陵山珍在全國的李鬼不下500家。
而秦媽、蘇大姐等我市其它知名品牌火鍋連鎖在全國也同樣遭遇了這樣的李鬼。
五斗米的“鴨棚子”老鴨湯在全國共有400多家連鎖店,但假的“鴨棚子”超過100家。據介紹,這些李鬼大部分是加盟商,在掌握了加盟品牌的經營模式后,就“翻院墻”另起爐灶。
打假成本太高
為何會有這么多猖獗的李鬼“傍名牌”?我市餐飲企業紛紛表示維權打假難,打假成本太高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王順海稱,從2005年開始打假以來,五斗米公司已打了30多個知識產權官司。打假以來,他最大的感受是打假難。因為是在外地,取證麻煩。到別人店里照相,相機被砸,人要挨打。從取證到法院一審、二審,再到執行,等官司贏了,時間也過了一兩年,打假成本太高了。
據了解,武陵山珍在河南打假,向對方索賠300萬元,花了幾十萬元的調查取證及律師費用,最后,武陵山珍卻贏了官司輸了錢,法院判決李鬼賠償重慶武陵山珍6萬元。
我市餐飲業人士認為,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以質量取勝,逐漸規范市場,社會整體法律、知識產權意識提高后,李鬼才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