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重慶,熱浪卷著晚風掠過江面,卻擋不住整座城市夜經濟的活力。
每當夕陽吻過地平線,重慶便輕輕按下“夜的切換鍵”,煙火升騰里,藏著一個個鮮活的消費新場景。
日前,重慶天地、光影鎏鑒——青年北濱娛樂、重慶際華園入選全國消費新場景典型案例。這份“國字號”的認定,正透露著重慶消費場景的巨大潛力,通過持續解鎖夜間新場景,為城市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山城的立體肌理,本就是夜經濟最獨特的舞臺。在這里,“江、崖、街、洞、天”五種空間形態,織就了別處難尋的夜之畫卷。
漫步鎏嘉碼頭,兩江四岸夜景,加之各種娛樂業態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鎏嘉碼頭深度打造“光影+旅游”“光影+音樂”“光影+夜市”“光影+夜讀”“光影+夜宿”五大消費新場景,通過檔期活動與特色主題內容打造吸引外來消費。
不止是江邊,戴家巷的崖壁步道上,時不時能遇到捧著冰粉的游人,俯瞰嘉陵江夜色;
十八梯的燈籠亮了,明清的木樓、開埠時的磚墻、手工銀藝的叮當、拓銅畫的墨香,把時光泡成了可觸摸的模樣;
防空洞深處藏著“天然空調”,35℃+的洞外熱浪與20℃的洞內清涼碰撞,使得老火鍋的紅湯滾得更歡;
抬頭望,來福士探索艙·云端樂園,云中漫步、云中飛躍等高空游樂項目,夾雜著游客們的歡呼。
“重慶的夜,是站著、坐著、走著,都能撞見不同的驚喜。”多次來渝游玩的山東游客何永笑著說。
如今,“江崖街洞天”這串帶著山城基因的字符,正成了重慶夜經濟的獨特注腳——夜不再是白天的簡單延續,而是立體空間里生長出的全新生活場景,串起“夜味、夜玩、夜賞、夜購、夜養”的豐富業態。
不久前啟動的2025不夜重慶生活節上,不夜重慶形象IP“霧嘟嘟”更是為游客備好了六大主題地圖:夜購的熱鬧、夜玩的放肆、夜味的誘惑、夜養的松弛、夜賞的璀璨,還有藏著寶藏的“五夜地圖”。
此外,17條打卡線路更像一把鑰匙,親子家庭能在“遇見重慶線”里找童趣,潮流青年可在“都市潮音線”里追熱愛,出片達人能沿“兩江光影線”框住夜色,文藝愛好者會在“黃桷坪夜游線”遇共鳴,運動達人則能在“九濱夜跑線”與江風同行。
夜空之下,兩江四岸的燈光鋪展底色,一場科技盛宴為重慶夜色注入新魅力,重塑著夜間體驗的新場景。
當洪崖洞的鎏金吊腳樓群與千廝門大橋的霓虹交相輝映,數千架無人機編織的光影畫卷在兩江夜空綻放——
高考季,無人機以“加油鴨”踮起腳尖,奮力托舉向日葵,將“一舉奪魁”的美好期盼展現在山城星空;
炎炎夏季,無人機化作風扇、冒泡的啤酒、冰涼的雪糕、沸騰的火鍋……把山城夏夜的熱辣與愜意搬上夜幕;
父親節,羅中立《父親》的輪廓在夜空浮現,溝壑縱橫的皺紋里盛著最磅礴的溫柔,成了獨屬重慶的祝福。
如今,這場科技秀不是偶然驚喜,已從節慶“限定款”變成了城市“常態款”。
數據顯示,僅今年“五一”期間,無人機燈光秀現場累計觀看人數超120萬人次,其中5月1日當晚現場觀看人數高達30萬人。
一個月前,11787架無人機更以江豚躍浪、千里江山圖、山茶花綻放等8組圖案,一舉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讓重慶的夜空成了會講故事的畫布。
數字的觸角不止在高空。夜市的煙火里,直播架似乎成了攤位的“標配”:烈火里烤串翻卷的滋滋聲、涼面被筷子攪出的酸辣香、手打檸檬茶碰撞杯壁的脆響,通過鏡頭傳向千里之外,促使越來越多線上的“云圍觀”變成線下的“實地打卡”。
山城的夜從不是單聲部的合唱,而是各地各展其長的交響樂。在“消費分層、功能分區”理念下,重慶正形成多點開花、各具特色的夜間經濟版圖。
九龍坡區作為今夏夜經濟的焦點,以“啤酒+美食+音樂”為核心,打造十大歡樂分會場,僅11日至15日期間,主會場楊家坪步行街吸引約157萬人次到場參與,帶動楊家坪商圈沿線消費超1.5億元。
巴國城分會場融合巴渝古風建筑與現代元素,9天活動吸引游客超136萬人次,較以往同期增長253%;巴國城內商家(含參展商家)營業收入共計5230余萬元,較以往同期增長177%,喝掉啤酒超75噸。
石坪橋歡樂火鍋分會場則聚焦重慶美食名片,以火鍋文化為主題,聯合商家推出平臺優惠團購、菜品打折、啤酒免費等活動。
重慶萬象城歡樂微醺分會場則引入特色酒吧,結合SEVENTEEN POP-UP、張韶涵演唱會應援等活動,吸引年輕客群。
與此同時,涪陵區依托濱江資源打造首屆“長涪匯醉夏啤酒節”。“嗨啤”暢飲區里,重慶啤酒的沁爽混著江風;“煙火”市集上,特色小吃與創意手作相映成趣。更妙的是“憑景點門票換文創禮包”的巧思,讓“活動引流-消費轉化-全域受益”形成閉環,實現景區與商圈的客流互導。
每個地方的夜,都有自己的特色。這種“一區一品”的布局,讓重慶的夜經濟避開了“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在差異中拼出繁榮。
2024年,重慶1.57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里,超六成在夜里發生;今年一季度,全市社零增速在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繼續領跑;重慶更是連續四年登頂“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
這背后藏著夜場景持續生長的密碼。
在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經濟定量應用研究室主任陳可看來,山城夜經濟場景的創新與拓展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
縱向看,日間經濟的自然延續——24小時奶茶店、火鍋店、健身房,以及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開放時間的延長。
橫向瞧,是消費模式的拓展——從單一餐飲購物,走向文化體驗、旅游休閑、體育健身的融合,而且在數字與AI賦能下,無人機秀衍生出“天臺經濟”,業態聯動更添活力。
從長遠來看,夜場景的創新還能再深些。陳可建議,重慶可以把巴渝文化、美食文化、山城特色等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到夜經濟的景觀設計、場景打造中,提升全市夜間消費的文化品位和娛樂體驗,進一步提高重慶夜經濟的辨識度和吸引力。
比如,洪崖洞可以再添些商業模式的新點子,“兩江游”的船能載著更多主題故事,無人機秀的劇本里該多些“重慶的細節”。
不僅如此,更需系統盤活存量空間:在天臺、地下商業街、江岸等潛力區域,建立分時段共享的復合型經營場所,通過時空置換的方式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培育專業化夜間經濟服務商,如發展第三方夜間物流配送機構、完善24小時商業配套服務鏈等。特別要解決餐飲等業態的夜間原材料供應保障問題,為夜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生態支撐。
重慶的夜色,既是光影的絢爛,更是人民生活的寫照。未來,重慶夜經濟要在“亮起來”的基礎上,向“強起來”“穩下去”突破。
當江風吹過兩江交匯處,那些亮著的燈、沸騰的煙火、開懷的笑,也許正是城市夜經濟最鮮活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