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占地600畝、主城最大的親水公園——巴南龍洲灣生態公園,將呈現在市民眼前。巴南區林業局稱,屆時公園將免費對市民開放。
生態公園內可耕田種地
龍洲灣生態公園是巴南區森林工程建設中最大的亮點。“公園就在江邊,原本要建商品房,”區林業局局長韋開平介紹,為給市民提供更多綠色空間,把其改為了生態公園,將于5月底初步建成。
生態公園分為龍洲灣A區的主題文化公園、龍洲水岸景觀工程和龍洲灣B區的生態娛樂園3個部分,由3座人行天橋連接。在公園內海拔300米的銅鑼山上,還有一處山茶花花瓣造型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處,遠可眺望千米外的濱江水岸,近可欣賞滿山的綠色植物。
整個公園將堅持原生態打造的原則,不進行大的土石方工程,盡量保護原貌。公園B區將建成農業耕種、梯田生態景區,50畝梯田將向市民開放,市民可在閑暇之余親自耕種。此外,市民還能欣賞到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等民俗表演。
城周屏障提供新鮮空氣
巴南區地處主城近郊,森林工程城周屏障是主城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主城的天然氧吧。
“這里將給主城輸送更多新鮮的空氣。”韋開平介紹,該區規劃在5年內建設森林工程城周屏障16萬畝,總投資9.2億元。其中,在“四山”范圍內的銅鑼山、明月山建設森林屏障景觀林3.8萬畝,目前已完成5800畝。
打造萬畝生態茶園
“今年全區將打造一批特色村。”韋開平說,比如塘邊村,將主要栽植銀杏,打造銀杏村;荷花村將打造桂花村;新灣村則打造桃花村。
該區還將在天坪山打造萬畝生態茶園示范基地。基地位于二圣鎮集體村和中坪村,按茶葉標準化基地建設整地、施肥、栽植良種茶葉。在云篆山周邊將建以烏皮櫻桃為主的萬畝伏淡季水果基地。
同時,兩條旅游景觀帶也將呈現在市民眼前,分別為菩薩灘至東泉沿線和跳石至圣燈山沿線。前者將打造為四季皆有花的鮮花大道,后者將栽種紅繼木、楓香,營造紅葉飄香的景觀。記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