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
酒樓老板辦食堂
顏志洪是重慶一家連鎖中餐酒樓的老板。2010年開始,他把目光瞄向了西永大學城、悅來等重慶的二環區域。在顏志洪看來,這些未來的人口聚集地遍布商機。
2011年4月,顏志洪投資200萬元在西永微電園的員工生活區,建成了一座上萬平方米的食堂,并配以大型的中央配送中心,為富士康數萬名員工提供三餐。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只是在不同的區域,消費需求有所不同。”昨日,顏志洪告訴記者,這個上萬平方米的食堂,每天提供5元~18元一份的套餐,每天接待的人數近萬人,一天下來,營業額至少有五六萬元。
這個員工食堂只是顏志洪的一個新嘗試。“也許投入和在美食街開酒樓相差不遠,但是為大企業進行服務配套所收獲的品牌效益和經營經驗不容小覷。”顏志洪說,因為在西永微電園積累了經驗,擁有同時為上萬人配餐的能力和標準化生產,他才得已順利進入園博園提供餐飲服務,從中分上一杯羹。
“人們對餐飲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元化。在美食街、CBD會有人均數百元的消費需求,但是在一些廠區、工業區,同樣會有每餐5元的市場。”顏志洪說。
據記者了解,顏志洪只是在西永微電園里,為IT企業配餐的眾多重慶餐飲企業之一。
環境
市場 2015年餐飲住宿消費或破千億
根據市商委統計,2010年,我市餐飲住宿消費總額達到了447億元,而到2015年,這個數字有望突破1000億元。
市商委餐飲住宿業處處長余曉玲介紹,目前重慶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全市經濟規模持續攀升,產業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主城區二環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純收入不斷增加,消費提檔升級超乎想象。同時,隨著重慶經濟的發展,重慶集聚輻射能力逐步提高,商務、會展消費、旅游消費等逐步擴大,讓重慶的高端消費有了更廣闊的市場。
布局 二環25個大型聚居區將設美食街
在核心商圈,我市正在試圖發展星級酒店、高檔酒樓,建設中華美食街和市級美食街,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美食街(城),形成合理的美食產業布局和集群優勢,打造“美食之都”核心增長極,增強集聚輻射能力。
二環區域將是主城新增集聚人口的主要承載空間。在市商委正在征集意見的《重慶市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美食之都規劃》中,在市內二環大型聚居區,將規劃并啟動悅來、西永、白市驛等25個大型聚居區特色美食街建設。
余曉玲介紹,根據正在討論的規劃,每個聚居區必須配套建設1~2條美食街(城),率先啟動建設龍洲灣、西永、大學城、茶園新城、悅來等9個大型聚居區特色美食街建設;整個二環帶上布局打造3~5條市級美食街。
企業 重慶餐飲產業鏈格局成型
重慶餐飲企業是否能吞下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能否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答案是樂觀的。
過去十多年來,以重慶火鍋企業和川菜酒樓為主的餐飲企業,已經讓重慶的美食名片在全國打響,連鎖加盟業務的拓展更為未來發展創造了條件。
2010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中,重慶占了11家;在前10強企業中,重慶占了3家。本地餐飲企業紛紛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在采購、保鮮、存儲、運輸等環節引進先進技術手段,實行供應鏈管理。大型餐飲企業紛紛在區縣建成種、養殖(植)餐飲原料生產、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成餐飲原輔材料種養殖及生產加工基地60多個;建立了阿興記早餐配送中心、鄉村基早餐配送中心以及中心廚房、吳抄手產品配送中心等餐飲物流配送中心。
專家點評
重慶餐飲市場將更趨多元化
重慶大學教授曾國平表示,作為最為貼近市民生活的行業,餐飲產業永遠都是朝陽行業。但伴隨著重慶經濟的發展,重慶餐飲市場將愈發趨于多元化,火鍋、川菜雖然依舊將占據主導地位,但西餐、粵菜、快餐等將逐漸分流市場。這不僅為外來餐飲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也讓重慶本土餐飲企業在競爭中有了新的發展思路。
同時,重慶餐飲消費的層次也將隨著經濟的多元化,顯現得更加清晰。
大型企業進駐重慶,數以萬計的基層員工需要有配套,高層管理人員也需要有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僅有一座食堂是不夠的,還需要周邊的商貿業、餐飲業進行支撐。
“哪怕是一碗小面,只要有自己的特色,放在合適的地方,同樣可以做成產業。”曾國平認為,在巨大的產業升級面前,重慶的餐飲正在面臨進一步的市場細分。
全市規劃
6大餐飲業態成未來發展方向
細分的市場到底需要怎樣的餐飲業態?記者從正在討論中的《重慶市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美食之都規劃》中了解到,6大餐飲業態將成為重慶餐飲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而錯位多元化發展正是其中的點睛之筆。
以美食街(城)為主體的集聚型餐飲。培育發展16條中華美食街、40條市級美食街,在美食街(城)帶動下,優化長江上游美食之都餐飲產業布局。
以高檔飯店(酒店)為平臺的商務型餐飲。在城市商務區,建設集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餐飲服務實體,大力發展高檔商務型餐飲,鼓勵高檔飯店建設“高規格、高品位、高價格”的奢侈性豪華餐廳和精品餐飲設施,配合CBD建設規劃發展時尚高檔美食,打造具有國際水準和前瞻性的世界級標志性餐飲設施。
都市核心商圈“購游樂”一體化餐飲。全面提升各大商圈美食消費功能。依托現有的5大都市商圈,結合江北嘴、悅來、西永等新商圈建設,完善各大商圈餐飲配套功能。
“兩江四岸”濱江文化、城市景觀型餐飲。深度挖掘重慶得天獨厚的江城資源,形成水上、江岸兩個層面的餐飲產業布局。水上主要依托游船業發展適應面廣的大眾化移動餐飲和美食夜市,江岸主打南濱路和北濱路兩張重慶城市名片。
依托民俗古跡、風景名勝、田園風貌的生態文化型餐飲。利用重慶民俗古跡、風景名勝資源較豐富的特點,選擇性發展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和宗教性的特色傳統美食。加強發展歌樂山、縉云山、南山、玉峰山、白市驛等農家樂集中的美食片區。大力發展鄉村餐飲,各鄉鎮要培育一家知名餐館、一家星級農家樂。
城市組團(社區)便民型餐飲。合理布局組團(社區)餐飲店,將組團(社區)餐飲納入城市商業發展總體規劃,與城市建設和社區商業發展結合起來,完善組團及社區的餐飲服務功能。
(責任編輯: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