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疑似蜜雪冰城前員工用腳踹水桶的視頻在網絡平臺熱傳,引發公眾對品牌食品安全的強烈關注與質疑。
視頻畫面顯示,一名男子在貼有蜜雪冰城標識的操作間內,用腳猛烈踹向直飲水桶的水龍頭試圖關閉,腳下的動作導致水桶劇烈晃動。視頻配文寫道:“突然翻到以前在小雪打工干的事情,笑死我了。”言語輕浮,態度輕率。
該視頻雖很快被刪除,賬號也被清空,但網友已鎖定發布者疑為安徽淮北一名趙姓男子。據其本人解釋,視頻拍攝于2024年7月他17歲打工期間,桶內為“廢棄茶湯”,拍攝只是“為了好玩”。但他并未否認用腳操作設備的事實。
這種拿食品操作當“玩笑”的行為,不僅嚴重違反操作規范,更觸碰食品安全底線。
截至7月9日,蜜雪冰城官方仍未就此事件發布正式聲明。面對大量消費者涌入官方社交賬號留言質問,客服僅以“已登記反饋”回應,引發進一步的不滿。
相較于2024年“員工水池洗腳”事件中48小時內發布致歉并整改,此次應對方式顯得遲緩與被動,被質疑為“管理惰性”。
事實上,這已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陷入食品衛生風波:
2024年6月,北京潘家園門店員工在操作區水池洗腳;
2025年3月,湖北宜昌門店被曝光使用隔夜水果、環境衛生惡劣;
2025年6月,香港沙田門店冰品檢出大腸菌群嚴重超標,被香港食安中心通報。
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統計,蜜雪冰城在2023年因食安問題被通報達31次,在相關投訴平臺上的累計投訴已超過1.3萬條。
業內分析指出,蜜雪冰城超過97%的門店為加盟店,直營門店比例極低。這種高速擴張的加盟模式,導致品牌在門店監管、員工培訓、設備維護等方面普遍存在薄弱環節。
此次事件中,視頻拍攝無人制止、操作環境雜亂,凸顯出監管機制的嚴重失效。尤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因監管力量相對薄弱,更易形成管理“真空”。
在一些討論中,也出現了“4塊錢奶茶,別要求太高”的言論。然而,食品安全從來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底線問題。無論價格高低,食品生產與銷售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行為,不論是否造成實際危害,均需依法承擔責任。此外,總部企業對加盟門店的管理也必須履行主體責任。
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日益提高,企業若不能主動建立起全面透明的管理體系,就可能在一次次輿情危機中消耗掉來之不易的信任紅利。
蜜雪冰城若想走得更遠,必須正視這些問題,進行系統性整改:
全鏈條排查門店飲水設備與操作規范;
建立員工行為“黑名單”制度;
強化培訓與巡查制度;
引入第三方監管,提升透明度。
消費者愿意為“平價”買單,但不會為“低質”讓步。
食品安全容不得嬉戲,更容不得懈怠。只有真正將每一杯奶茶、每一項操作,都視為對顧客健康的承諾,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穩立足。